愧疚的特权

愧疚,因为在过去无意中使用了一些带有性别色彩的语言,这些语言可能伤害了他人。

愧疚,因为长期以来忽视了与伴侣平等分担家务的责任。

自豪,因为与她一起分担了教育孩子、打扫卫生和照顾孩子的任务。

愧疚,因为仍然更关注男性演讲者而非女性演讲者。

自豪,因为我始终确保女性员工与男性员工同工同酬。

愧疚,因为在十岁左右时,没有尊重一位同龄的女孩。

开心,因为我自己打扫工作室的地板和厕所。

不为身为男性而愧疚,但对我们这个世界对女性如此残酷和不公感到深深的愤怒。

欣慰,因为我已经放下了“我永远不会被男性吸引”的成见。

我有女性的一面吗?

我拒绝回答这个问题。试图回答只会助长社会构建的二元分化,这种分化限制了我们与他人的关系。

我只有愧疚。我能偿还我的债务吗?

觉醒是必要的,但这还不够。这是一项持续的努力:解构偏见,质疑习惯,打破阻碍我们自由思考和获得真正自由思想的枷锁。
这是一项智力劳动,一种日常的冥想,一种常常感觉像赫拉克勒斯般艰巨的努力,因为这些习惯根深蒂固。
这种内省,这种侧身一步的反思,既痛苦又令人振奋。

痛苦,因为我常常发现自己又回到了不成熟的思想模式中。

痛苦,也因为这种反思揭示了一种极其强大的社会条件性反射,一种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塑造我们行为的社会机制。

令人振奋,因为它带来了智力和精神解放的希望,带来了与自我和解的希望。

从自然的角度,我们是男性或女性。从社会建构的角度,我们成为男人或女人。而不可否认的是,这种建构往往对女性不利。
性别平等是一个值得尊敬的理念,但当我们要建立丰富、真实、无偏见和模糊性的人际关系时,它仍然显得有些狭隘。
与其谈论性别平等,不如谈论对人的平等对待。

让我们思考“废除性别”!

是否有一天,我们可以简单地对他人说“你好”,而不必加上“先生”或“女士”?
如果我们真的希望积极减少性别之间的区分,就必须解构那些让我们在看到一个人之前先看到其性别的认知偏见。

一个没有男女之分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?

为了想象它,试试这个实验:闭上眼睛,用你的内心声音,对一个想象中的人说话。说一次“你好,先生”,一次“你好,女士”,然后只说“你好”加上一个名字。

你感受到的感官和情感差异是什么?

特别优惠

仅售 68 元!!

保持联系 | Keep In Touch

不要忘记查看我们即将举行的活动和课程的日历。

Don’t forget to check the calendar of our upcoming events and classes.